新闻

2025年2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佛教大雄中学 - 2025年2月
创新科技融入各科 提升未来竞争力
佛教大雄中学深谙创新科技对世界发展的重要性,以及新一代青少年学习运用科技以跟上时代步伐的需要。因此,招康明校长带领教学团队与时并进,将创新科技融入各学科,根据各科的特色和需求灵活运用科技,提升学与教的效能,并培养同学运用科技的能力。学校更计划将创新科技教育列为学校重点关注事项,以提升同学未来的竞争力。
团队专业与时并进 落实创新科技教育
招校长在担任课程发展议会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期间,随同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访问上海,了解当地学校如何将科技应用于教学上。在考察期间,他不仅掌握到教育发展的新方向,还观摩了内地学校的优势,将经验带回校。招校长先带领部分老师作先行者,探索各种创新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可能,随后计划与各科组分享,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案,逐步将科技融入各科目。
灵活运用科技 高效学习效能
现今,人工智能和虚拟实境技术日益成熟,学校亦将其应用于学科中,为同学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。与传统的阅读书本、观看图片和影片相比,这种方式具有更强的代入感,让同学如同亲临其境。例如,在地理科的学习中,利用科技让同学犹如置身火山中;在生物科的学习中,则可以通过科技了解生物的循环系统,具体呈现抽象的概念,增加学习的趣味。
创新科技同样广泛应用于英文科学与教上。例如在有关旅游的课题中,老师利用虚拟实境让同学体验一次「旅行」的经历,随后进行写作等学习。透过沉浸式学习,同学们只需坐在课室内,佩戴虚拟实境眼镜即可突破地域界限进行探索,除了学习知识外,还能增广见闻,建立国际视野。
此外,学校还引入人工智能生成系统,让同学用英文给予指令,然后利用系统生成图片或歌曲,以此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及逻辑思维。英文科主任梁绮雯老师表示:「这种方式不仅令课堂更生动有趣,还能激发同学的创意。」
同时,校内亦配备模拟飞行器和 temi 人工智能机械人,给予同学更多运用科技的机会。
透过人工智能 推动自主学习
除了课堂的学习体验外,学校亦希望透过人工智能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习惯。例如,中、英文科引入中、英文写作训练的人工智能系统,让同学在放学后可以自行进行写作练习并获得即时反馈,了解自己写作的长短之处。
此外,部分人工智能平台设有聊天系统,当中的虚拟人物能以纯正口音与同学沟通,这不仅随时随地协助训练同学的普通话和英语会话能力,还能减轻内向同学在练习过程中的压力和紧张感。虚拟人物还可以随时转换形象,例如变成熊猫,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,进一步提升学习动机,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。
资讯素养教育 恰当善用科技
招校长指出:「创新科技的运用就如学习武功一样,除了掌握技能,还需了解心法,最重要的是不能『走火入魔』,要将武功用于正途上。」在科技盛行的年代,同学接触科技的机会比比皆是,因此引导他们有效且恰当地利用科技变得尤其重要。
学校从多个方面培养同学的资讯素养。在学科层面上,每一科目都融入资讯素养的元素,例如验证网上资源及资料的真确性;在活动层面上,透过讲座、话剧和比赛等方式,让同学了解网络安全及防骗资讯。黎行祺副校长亦指出:「同学在做功课时,难免会引用他人的资料或图片,同学需学习正确地落注脚,参考书籍和证明出处,培养良好的资讯素养。」学校期望透过资讯素养教育,培养同学的「守法」意识,让他们在成为科技人才的同时,具备正确的品德与价值观,成为德才兼备的同学。